眼下正值早稻丰盈季,金灿灿的稻浪翻滚出丰盈的高兴。稻谷收割后,曾让农户头疼的秸秆处理难题,在衡阳正迎来“破局之道”。
在珠晖区东阳渡大街光芒村,浩德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机器轰鸣。这一边,刚从田间运来的秸秆,经破坏、揉丝、打包密封等标准化流程,成为发出淡淡发酵香气的优质牛饲料;另一部分秸秆则与畜禽粪便混合,经两周生物腐熟、两周发酵翻堆后,送入有机肥出产线,加工成高效有机肥。
“曾经收完稻子,秸秆要么一把火烧了,要么堆在田埂烂掉,现在可金贵了!”公司负责人王子豪指着刚产出的饲料包介绍道,“现在,公司已构建‘草—牛—垫床—肥’循环产业链,建成5000吨级有机肥出产线吨,生物有机燃料年产量达3000吨,附加总产值约2000万元。不只削减上千吨温室气体及上百吨有害化学气体排放,还带动150人工作。”
据测算,企业年收回秸秆8000吨,其间5000吨作为肉牛草料、3000吨用于生物垫床和有机肥出产。通过加工,每吨饲料本钱约400元。“一秆三用”秸秆项目既下降饲料本钱,又科学加工制造而成生物垫床保证肉牛健康的生长环境,还可制成高效有机肥。
“现在,还有专业的组织上门收买秸秆,一吨能卖120元左右,几亩地的收入够买半年化肥!”衡南县泉湖镇农户望着规整堆积的秸秆,笑得合不拢嘴。秸秆“身价”上涨,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农户,这背面是衡阳秸秆归纳使用的生动实践。
这样的“变身”故事在衡阳比比皆是:衡南县的水稻秸秆打包后“远嫁”甘肃腾格里沙漠,上一年完结2万亩秸秆离田,成为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耒阳明升新动力公司让秸秆与畜禽粪污“协同发力”,转化出沼气、电能和肥料,仅上一年就“消化”秸秆5500吨,减排二氧化碳近15万吨。从田间废弃物到多元资源,秸秆的“七十二变”正继续开释可观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作为农业大市,衡阳年秸秆发生量约380万吨,可收集量超270万吨。现在,全市已建成47个收储网点、培养56家产业化使用主体,构成“肥料化、饲料化为主,基料化、质料化、动力化协同开展”的全链条使用格式。
2024年,我市统筹110万元资金,推行秸秆低茬收割、破坏还田等技能,覆盖面积达8万亩,全年秸秆归纳使用率达88.48%,超额完结全省86%的方针,为农业绿色循环开展注入微弱动力。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方针支撑力度,积极争取还田作业补助、收储中心建造补助及使用主体扶持等具体措施,要点向秸秆动力化(生物质发电)、饲料化等附加值较高的使用方向歪斜;一起,将拟定衡阳市秸秆归纳使用工作方案,推进有关方针逐渐优化完善。
从田间废柴到致富“香饽饽”,小小的秸秆不只点亮了绿色开展之路,更鼓起了农人的钱袋子。在衡阳的田野上,这场“秸秆革新”正以循环开展的新实践,书写着农业高水平开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