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秸稈被認為是農業的負擔,無論是“一燒了之”還是棄之荒野,都是環境的“瘡疤”。秸稈綜合运用對於进步農村經濟效益、添加農民收入、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意義严重。本年的中心一號文件提出“支撑秸稈綜合运用,精准劃定禁燒范圍,依法依規落實禁燒管控要求”。前不久印發的《加速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提出“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近年來,我省以进步秸稈綜合运用才能為目標,將秸稈飼料化运用作為重點方向,持續推進“秸稈變肉”“秸稈變奶”。從田間廢棄物變為產業“新資源”,我省秸稈正經歷著一場華麗蛻變,書寫出山西農業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4月20日,記者走進朔州市駿寶宸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牧草生產基地,隻見大型裹包機正在高效運轉,3000多噸秸稈黃貯經過發酵、破坏、壓實后,被敏捷包裹成圓柱狀的“營養罐頭”,運往全國各地牧場,成為牛羊的“盤中餐”。
駿寶宸公司是我省重點培养的牧草產業集群省級龍頭企業,專業從事飼草育種、種植、加工及其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總經理高林介紹,公司上一年收儲秸稈11萬噸,加工全混合日糧36.5萬噸,可供養殖肉牛數量4.85萬頭。近幾年逐渐布局南边收儲基地,新增河北黃驊、陝西寶雞、甘肅張家川、湖北公安、安徽鳳陽為產業基地區域,發展玉米秸稈、紫花苜蓿等收儲。2024年公司銷售收入10376萬元。
在離駿寶宸公司不到20公裡的朔州市大農禾農業有限公司,牛棚裡“哞哞”聲不斷,工人們繁忙地將秸稈從運輸車上卸下、搬運、打捆。
“我們公司现在的肉牛存欄是2000頭。這些秸稈都是我們的‘寶貝’,經過加工處理后,就成為肉牛的優質飼料。”董事長李濤介紹說,公司年生產秸稈飼料7萬噸,其间1.5萬噸供自己的牛吃,其余外銷。
“原來一把火燒掉的秸稈,現在變成牛羊的‘營養餐’,這在曾经想都不敢想!”在大農禾公司的草料儲藏庫,記者偶遇了山陰縣安榮鄉八步堰村種植大戶樊曉林,他承包了2000多畝土地,首要種玉米:“2023年我與大農禾公司协作,所產秸稈悉数用於公司的飼料加工,上一年純收入80多萬元。”
山西古城乳業集團有限公司是我省規模最大、產業鏈條最完好、產品結構最齊全的乳制品專業產銷企業,在這裡,一車車青貯秸稈經過切碎、混合、發酵等一系列工序后,成為奶牛的“美味佳肴”。“我們公司現在牛存欄10萬頭,年收玉米秸稈干草2萬噸左右,青貯6萬噸。秸稈為奶牛供给了豐富的營養,是產出優質牛奶的關鍵。”公司董事長郭俊告訴記者。
秸稈為何能成為肉和奶的“源頭”?因為秸稈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農作物光协效果的產物有一半以上存在於秸稈中,1噸一般秸稈的營養價值均匀與0.25噸糧食的營養價值相當。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處理办法,秸稈成為優質的飼料來源。
數據顯示,2023年,我省秸稈运用量1288.1萬噸,綜合运用率93.51%,較2019年进步3.1個百分點。其间,飼料化运用份额從2019年的23.91%进步到2023年的33.69%,进步近10個百分點。在農牧大市朔州市,每年秸稈运用量大約在100萬噸以上,依照畜牧部門的牛羊存欄量,結合實際飼養過程中的干草运用份额,朔州市每年秸稈飼料化的需求約為110萬噸,本地產的秸稈底子被“吃干榨淨”,有時還需求外調。2024年,朔城區的秸稈綜合运用項目帶動約5000農戶,增收約600萬元﹔懷仁市的秸稈綜合运用項目帶動當地就業100人次,產生經濟效益825萬元。
“我們公司集肉牛養殖、繁育為一體,現存欄肉牛500頭,年飼料化运用秸稈約3650噸。我們應用‘秸稈揉絲+預混料+生物菌拌料’的飼喂技術,使得肉牛採食速度进步約40%,秸稈运用率进步50%—98%。”在晉城市陽城縣犇犇養殖有限公司,公司監事茹小粉介紹說,優選未變質、含水量13%以下的小麥、玉米秸稈,將秸稈破坏揉細至2—3cm,拌菌后裹包貯存,便是秸稈搓弄絲化加工。
據了解,經過揉絲加工后的飼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纖維素,氣味酸甜芳香,適口性好,消化率高,可供四季飼喂。运用打捆機壓縮打捆后裝袋貯存,可保存1—3年。
揉絲技術是秸稈實現“華麗變身”的途徑之一。近年來,我省秸稈綜合运用技術方式日趨老练,發布了秸稈青貯、秸稈黃貯揉絲化加工等13項秸稈綜合运用主推技術,總結构成了“種養循環”会集收儲运用方式、“龍頭企業+農機协作社+農戶”一體化運行方式等6種秸稈綜合运用典型方式。
在陽城縣毅垣養殖農民專業协作社,負責人介紹了秸稈青貯情況:“收割破坏后的青貯秸稈2小時內運輸到牧場,最大极限下降在運輸、壓窖過程中出現霉變等現象的風險。青貯秸稈到達牧場卸貨后,採用五點採樣法對單個車輛质料進行採樣檢測,干物質、蛋白、灰分等關鍵指標檢測合格后入窖。採用大型裝載機壓窖,壓窖密度達到720千克/立方米以上。封窖运用隔氧膜和是非防晒膜兩層膜覆蓋,發酵90天后開窖飼喂。”
經過青貯處理的秸稈,營養損失少、飼料轉化率高、適口性強、便於長期保存,家畜特別愛吃。2023年該协作社800畝飼草料基地以訂單方式,輻射帶動當地農戶218戶,戶均增收500元以上。
山西鹿鳴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山西農業大學协作,一起研發生產高分子秸稈飼料。經過兩年多的試驗,反芻動物食用后,適口性更強,疾病率、死亡率更低,下降了飼料的浪費,日可增重10%到15%。
“補貼方针太給力了,讓我們發展秸稈綜合运用的决心更足了!”4月11日,懷仁市浩洋農牧專業协作社負責人馬凱告訴記者,“上一年我們协作社購置了一台秸稈烘干機,花了245萬元,政府補貼了50萬元。”
像浩洋農牧一樣获益於方针的企業和协作社還有许多。近年來,我省鼓勵各地出台獎補方针支撑秸稈綜合运用。太原市連續8年出台普惠方针,玉米、高粱秸稈运用每畝補貼35元,市財政累計投入2.1億元,2023年秸稈綜合运用率達到97.34%。晉城市連續4年支撑秸稈“五化”运用和收儲運體系建設,市財政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2023年秸稈綜合运用率達到94.7%。陽城縣依照種植面積(小麥、玉米)畝均20元的補助資金打包下撥,2018年—2024年,各級財政累計投入3991萬余元用於秸稈綜合运用扶持獎補,拉動社會資金6000多萬元。
結合“十四五”畜牧產業严重省級戰略,我省在大同、朔州等牛羊草食畜養殖業發達地區重點開展秸稈青(黃)貯、膨化、壓塊等飼料化高效运用,推動“秸稈變肉”“秸稈變奶”產業發展。將當地傳統養殖業與種植業有用銜接,有用拓宽了養殖業飼料來源,緩解了糧食供需矛盾,秸稈通過過腹還田,构成“秸—飼—肥”種養循環生態方式,帶動了當地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到现在,全省秸稈飼料化运用企業千噸級以上超500家,萬噸級以上22家。
對於干秸稈的安全防火問題,省農業農村廳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促进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市中心支公司出台“秸稈一攬子保險”新辦法,以金融保險手法化解企業經營風險,為秸稈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多年來,懷仁市金沙灘羔羊肉業股份有限公司秉持低碳環保、循環式运用發展理念,產品先后被評為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山西省名牌產品等。2024年經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測算評定,公司品牌價值達到3.54億元。總經理白富杰介紹說:“我們公司上游關聯產業涵蓋1萬畝飼草種植基地一個,年出欄20萬隻肉羊,下流的山西羴土肥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0萬噸羊糞有機肥,實現了全產業鏈循環發展。”
山西朔美羊肉業有限責任公司擁有年可屠宰100萬隻肉羊和切割50萬隻肉羊的生產流水線,生產鮮(凍)羊肉切割產品和副產品等6大系列140多個單品,總經理申永忠介紹,公司年出欄肉羊8萬隻,年自配加工飼料24000噸,年耗费秸稈干草6300噸、青貯料1300噸,當地農民的秸稈底子不必發愁。
省農業生態保護與資源區劃中心主任張靖波表明,“下一步,將持續推進秸稈飼料轉化增值。堅持以飼料化作為秸稈綜合运用的主攻方向,在養殖優勢地區加速推進‘秸稈變肉’‘秸稈變奶’產業,促進秸稈資源就地轉化、就近运用、過腹增值。同時,著力培养秸稈飼料化收儲用企業和协作社,推動規模以上秸稈飼料生產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和產品研發,提高秸稈飼用價值和运用率。”
從田間到牧場,從秸稈到肉奶,在三晉大地期望的田野上,秸稈綜合运用不僅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辟了新途徑,也為生態環境改进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產業的持續發展,小秸稈必將在我省農業綠色發展的征途中發揮更大的效果。(記者王秀娟)
“本年前9個月我家收入总共3.1萬多元,僅通過土地流轉種植馬鈴薯和在基地干活,收入就添加了1萬多元。”在山西省陽泉市盂縣東梁鄉東梁村,乡民王建明掰著手指算起豐收賬。…
戴上眼鏡,躺在沙發上,眼前出現虛擬場景:自己似乎在飛躍高山峽谷,雄鷹不時從身旁掠過,風聲呼呼作響。遽然,一個360度的大轉體,讓人發出驚呼,倍覺興奮。…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